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10月28日,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瞄準2035年建成人才強國的目標,加快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不斷培養壯大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持續深化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改革,引導鼓勵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投身創新創業,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營造良好環境。希望受到表彰的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帶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勇于攀登創新高峰,主動當好年輕人的領路人,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聯合表彰了93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97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汀陽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表彰。
趙汀陽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躬耕哲學研究工作3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學術情懷,對學術孜孜以求,心無旁騖,潛心治學,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出版《天下的當代性》《第一哲學的支點》等11部個人學術專著,在中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超過百篇。他在中國知識體系建設中做出多項優質理論成果,如“天下體系理論”“共在存在論”“旋渦理論”“預付人權理論”“新金規”“可能性的哲學”“第一個哲學詞匯是否定詞”等多種具有原創性且居于世界前沿的中國理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國內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中,他對“天下”概念的重新創造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當代政治哲學理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韓文等多種語言。2019年,他被法國評為“影響世界35個思想家”之一;瑞士《本刊》稱譽他為“中國的哈貝馬斯”。
多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踐行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以杰出的科研成就和優異的學術素質,在民法典編纂中發揮了重要理論先導、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用,為編纂民法典提供學理依據、學術倡導和立法建議,在啟動民法典編纂上發揮積極作用;全程直接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為民法典的頒布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民法典研究新范式,為實施民法典發揮了重要作用。
趙汀陽在榮獲表彰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有想法并且重視技術含量的勞動者。不敢說有什么特別的體會,如果說經驗,那就是用心勞動?!睂λ?,哲學研究同農業生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喜歡‘專業技術’這個稱號,除了專業技術,我也不會別的,所以覺得很貼切。做任何事情都有技術活兒,做技術活有一種實在感。我做的是哲學,雖然工具是語言、邏輯和文本,但自己感覺比較接近農業的工作經驗,好好種菜,種出好菜,創造性地種菜,換到思想田野里,就是好好地種出有技術含量的觀念,創造出值得思考的理論?!?/span>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謝鴻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榮譽表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幾代學人對中國民法事業的卓越貢獻。從新中國民法典第一次編纂開始,民法研究室的前輩就致力于編纂以社會普遍結構和人類行為的基本規律為基礎,又契合中國社會和中國人人生與人心的民法典。他們篳路藍縷,初心不改,在國家與社會雙重轉型期間的各個階段,不斷在理想與現實、古今中西之間調適,為一部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國民法典奉獻了心血、耐心和勞作。目前,民法研究室正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起草民法典各編的司法解釋。下一步,還將在《民法典評注》基礎上,通過“擔保法”“合同法”體系書的創作,拾遺補缺,完善中國民法學體系,以無愧于這個榮譽稱號。
專業技術人才一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才隊伍的主體和中堅力量,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關鍵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構建合理人才梯隊,全方位拓展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空間,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使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高地建設躍上新臺階,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此次獲得“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與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網”公眾號2021年10月29日)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10月28日,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瞄準2035年建成人才強國的目標,加快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不斷培養壯大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持續深化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改革,引導鼓勵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投身創新創業,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營造良好環境。希望受到表彰的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帶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勇于攀登創新高峰,主動當好年輕人的領路人,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聯合表彰了93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97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汀陽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表彰。
趙汀陽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躬耕哲學研究工作3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學術情懷,對學術孜孜以求,心無旁騖,潛心治學,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出版《天下的當代性》《第一哲學的支點》等11部個人學術專著,在中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超過百篇。他在中國知識體系建設中做出多項優質理論成果,如“天下體系理論”“共在存在論”“旋渦理論”“預付人權理論”“新金規”“可能性的哲學”“第一個哲學詞匯是否定詞”等多種具有原創性且居于世界前沿的中國理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國內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其中,他對“天下”概念的重新創造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當代政治哲學理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韓文等多種語言。2019年,他被法國評為“影響世界35個思想家”之一;瑞士《本刊》稱譽他為“中國的哈貝馬斯”。
多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踐行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以杰出的科研成就和優異的學術素質,在民法典編纂中發揮了重要理論先導、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用,為編纂民法典提供學理依據、學術倡導和立法建議,在啟動民法典編纂上發揮積極作用;全程直接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為民法典的頒布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民法典研究新范式,為實施民法典發揮了重要作用。
趙汀陽在榮獲表彰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有想法并且重視技術含量的勞動者。不敢說有什么特別的體會,如果說經驗,那就是用心勞動?!睂λ?,哲學研究同農業生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喜歡‘專業技術’這個稱號,除了專業技術,我也不會別的,所以覺得很貼切。做任何事情都有技術活兒,做技術活有一種實在感。我做的是哲學,雖然工具是語言、邏輯和文本,但自己感覺比較接近農業的工作經驗,好好種菜,種出好菜,創造性地種菜,換到思想田野里,就是好好地種出有技術含量的觀念,創造出值得思考的理論?!?/span>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謝鴻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榮譽表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幾代學人對中國民法事業的卓越貢獻。從新中國民法典第一次編纂開始,民法研究室的前輩就致力于編纂以社會普遍結構和人類行為的基本規律為基礎,又契合中國社會和中國人人生與人心的民法典。他們篳路藍縷,初心不改,在國家與社會雙重轉型期間的各個階段,不斷在理想與現實、古今中西之間調適,為一部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國民法典奉獻了心血、耐心和勞作。目前,民法研究室正積極配合最高人民法院起草民法典各編的司法解釋。下一步,還將在《民法典評注》基礎上,通過“擔保法”“合同法”體系書的創作,拾遺補缺,完善中國民法學體系,以無愧于這個榮譽稱號。
專業技術人才一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才隊伍的主體和中堅力量,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關鍵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構建合理人才梯隊,全方位拓展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空間,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使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高地建設躍上新臺階,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此次獲得“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與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網”公眾號2021年10月29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